演展信息
春夏音乐季】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春夏音乐季——舒曼与洛可可


舒曼与洛可可

音乐会信息 

2019年4月19日20:00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

票价(元)

60、80、120、160

优惠信息

办理金卡会员:充2000元送400元

办理金卡会员:充1000元送100元

购票方式

1、现场购票:成都市武侯区新生路6号  四川音乐学院 音乐厅 左侧售票处

2、电话购票:028-69198601

3、微信购票:微信号:cyshangmei或者在微信搜索栏中输入"川音尚美文化传播订阅号“

4、大麦网购票


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乐团成立于1982年,前身为四川音乐学院实验乐团。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支完全由演奏家组成的专业乐团。现任交响乐团团长为著名作曲家孙洪斌教授,名誉团长为著名作曲家林戈尔教授,执行团长为蔡宇教授,艺术总监由著名指挥家朱其元担任,行政总监由李兵教授担任,副团长由谭波副教授担任。指挥家熊冀华、邱正桂、李西林曾经分别担任乐团重要工作。乐团成员由四川音乐学院的精英演奏家及毕业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音乐学院的青年演奏家们组成。

        近年来乐团发展迅速,是中国西部唯一拥有全年演出季并有歌剧系列的乐团,曲目包括从莫扎特到马勒,斯特拉文斯基与理查﹒斯特劳斯,每年与欧美歌剧导演与艺术指导合作的歌剧更是音乐季的亮点。与此同时,乐团还担负着普及交响乐的重任,设有进大学演出、中国作品及新作品专场、新年音乐会、通俗音乐会、电影音乐会、儿童节音乐会等。

        乐团注重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与许多在世界享有知名度的音乐演奏家进行了合作演出,长期合作的著名音乐家有曹鹏、郑小瑛、汤沐海、张国勇、傅人长、郎朗、李云迪、陈萨、宁峰、秦立巍、宓多丽、黄滨、黄蒙拉、孙颖迪等,乐团用精湛的演出技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柏林交响乐团和中央歌剧院的联合演出以及2010年乐团巡演北京、新加坡都获得了巨大成功。2013年赴广州参加文化部《金钟奖》开幕式音乐会,2015年应邀参加北京现代音乐节,2016年赴国家大剧院应邀参加第九届“春华秋实”艺术展演周,年底赴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参加“2016 Roncole Festival”音乐节。

        今天,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邀请世界一流的歌唱家﹑演奏家进一步合作,为成都的文化发展搭建起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平台。


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与首席指挥朱其元

        2007年朱其元先生被任命为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与首席指挥,并荣获四川优秀外籍专家“天府奖“。他与川音乐团在每年的音乐季中与国际著名的乐团、指挥、导演及独奏家们有着广泛的合作,并创立了歌剧系列。任四川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名誉教授。2010年他率团进行了赴新加坡与北京的成功演出,并二次在广州中国金钟奖开幕式上执棒。

        朱其元先生出生于上海,受教育于美国,师从著名指挥家大卫·泽曼,从1999年起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音乐交响乐团和卡洛莱那芭蕾舞团的音乐总监。明年音乐季一些客座演出包括与美国、上海、北京、厦门等地的交响乐团进行合作。

◆ ◆ ◆ ◆

飞翔的荷兰人

瓦格纳的这部作品,无论在音乐方面或戏剧方面,无论在乐谱方面或剧词方面,都已获得最高度的效果。其中含蕴着阴郁迷幻的色彩,只偶尔夹杂着一些轻松优娴的情调。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aender (1840-41, 德累斯顿1843):瓦格纳的这部作品,无论在音乐方面或戏剧方面,无论在乐谱方面或剧词方面,都已获得最高度的效果。其中含蕴着阴郁迷幻的色彩,只偶尔夹杂着一些轻松优娴的情调。在这作品里作者首次感到自己的卓越不群,其中的情趣始终不懈。

飞翔的荷兰人(荷兰语:DeVliegende Hollander;英语:The Flying Dutchman。又译作漂泊的荷兰人,彷徨的荷兰人等),是传说中一艘永远无法返乡的幽灵船,注定在海上漂泊航行。飞翔的荷兰人通常在远距离被发现,有时还散发着幽灵般的光芒。据说如果有其他船只向她打招呼,她的船员会试图托人向陆地上或早已死去的人捎信。在海上传说中,与这艘幽灵船相遇在航海者看来是毁灭的征兆。在荷兰文里(vliegend)是用来表示一种持续飞行的状态,形容受诅的荷兰人永远飘流在海上,四处航行,却始终无法靠岸的悲惨宿命。

洛可可主题与变奏

柴科夫斯基的器樂協奏曲都寫得非常成功。寫得不多,但都成為流行的經典曲目,如《第一鋼琴協奏曲》和他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協奏曲。他沒有寫過大提琴協奏曲,但是《洛可可變奏曲》(大提琴與小型樂隊)的規模幾乎等同于一部大提琴協奏曲。

《洛可可變奏曲》表現出柴科夫斯基對莫扎特那個時代音樂風格的喜愛。這首曲子的主題和變奏都是柴科夫斯基的原創,他用“洛可可”只是表明他所使用的音樂風格是18世紀洛可可那樣的優雅和簡約古典風格。

《洛可可變奏曲》創作于1876—1877年之間,期間,柴科夫斯基正在創作他的龐大音詩《弗蘭切斯卡·達·里米尼》。與這部陰沉的巨著相比,《洛可可變奏曲》顯得輕快多了。

這首曲子的演奏難度不僅是在獨奏大提琴聲部,也在樂隊部分。獨奏大提琴幾乎從第一個音符出來就沒有中間休息的時間,一個變奏接著一個變奏地演奏,并且一個變奏比一個變奏難,對演奏者的技術、耐力和腦力都是極大的挑戰。要命的是,獨奏大提琴大部分樂段,很多都是在高把位上(也就是拇指把位)演奏,尤其是快速的雙音跑動,非常難。

柴科夫斯基的音樂作品中,變奏曲很少。除了《洛可可變奏曲》外,只有作品19號之6的F大調鋼琴獨奏是一首變奏曲。《洛可可變奏曲》表現了柴科夫斯基嫻熟而高超的作曲技巧。傳統協奏曲,作品織體結構復雜、戲劇性強,而這樣的音樂表現放在一個洛可可風格的小樂隊上是很難表現出來的。柴科夫斯基在每個變奏曲上用了不同的旋律勾勒和不同的和聲支撐。寫變奏曲最難的是缺乏新穎的變化,乏味往往是一首變奏曲致命的問題。柴科夫斯基以其高超的作曲技法避免了這些問題的出現。主題的重復完全是舊曲新樂,每個變奏獨具音樂形象,之間的連接妙不可言,不同變奏的長短不一。柴科夫斯基的妙筆首先出現在主題結束出一個小小的結束句,主題與第一變奏的連接以及之后各變奏之間的連接都有點華彩效果,這不但讓連接自然生動,而且還增加了前后的呼應和對比。他甚至用主題素材和主題結束處的小尾句作為第四變奏的新素材(柴科夫斯基原版里是第五變奏)。


作品解析


樂隊編制:典型的18世紀巴洛克時期的樂隊編制,標準的雙管編制(木管組)、圓號兩把和常規的弦樂五聲部,沒有小號和打擊樂。

1、主題:典雅風格的中庸行板。

音樂從樂隊一個短小的引子開始,這個引子譜子上看不短,演奏起來和布局上看實際很短,音樂如歌如訴,自問自答。引子結束,獨奏大提琴優雅登場,奏出了簡單而雅致的旋律主題。獨奏大提琴主題重復了六次后奏出了連接第一變奏段落的連接段。這個鏈接段落與第一和第二變奏之間的連接段一個音符不差,第二和第三變奏之間的連接段也一樣,只是低了個八度。

2、第一變奏

與主題一樣的速度。第一變奏是一個三連音音型組成的變奏,每三個音的第一個音都是主題中的音。第一變奏先由大提琴奏出,隨之是樂隊重復,音樂情緒活潑、輕快,充滿無憂無慮的同年景象。

3、第二變奏

與主題一樣的速度。大提琴與樂隊(弦樂組)的對話,如情侶之間說不完的話。

4、第三變奏

持續的行板(實際應該算慢板),C大調,音樂優美如歌,如苦澀中回味的甘甜,恍如一曲青春的戀歌。這個變奏最精彩的演奏是馬友友的演奏。

5、第四變奏

莊嚴的行板,A大調。音樂充滿了歡歌與典雅,小步舞曲風格。

6、第五變奏

中庸的快板。第五變奏開始于第四變奏結束處的顫音,當獨奏大提琴一個下行音樂落在低音E上時,樂隊應聲而出。之后,大提琴再次回到了開始處的顫音,進入了第一個華彩樂句,樂隊以歌唱的旋律回應后,大提琴奏出第二個更長更難的華彩樂句。這些華彩樂句都在高把位演奏,其技術難度之高在其它的大提琴獨奏曲中也很少見。

7、第六變奏

行板。第六變奏直接從第五變奏結尾處的華彩樂句開始,以陰郁的d小調憂郁地重現了主題。木管樂顯出的凄清,大提琴獨奏的憂傷,訴不完的哀怨,吐不完的苦水,這是典型的柴科夫斯基式的訴苦。

8、第七變奏

活潑的快板。第六變奏一個非常短的停頓后,獨奏大提琴帥氣地進入了全曲最難的一段,快板下的32分音符,要求演奏者每個音清楚、每組音均勻、每個句子清楚而從容不趕、快速演奏中要勾勒出內在的旋律線條。還有,高把位上的八度雙音快速跑動!!這些要求不要說在大提琴,在更加靈巧的小提琴上演奏也是非常難的,更何況是在大提琴上演奏。樂隊部分也不輕松,各聲部的難度也很難,這是要求樂隊精確還要與獨奏大提琴配合精準而自如,更是難上加難。這音樂有幾分貝多芬的英雄氣概和充滿陽光的力量,這在柴科夫斯基音樂中是少見的。音樂在迅疾沖向輝煌的生命巔峰中光彩奪目地結束!

9、第八變奏

目前常用的費曾哈根版本中沒有,只有在很少演奏的柴科夫斯基未修訂的原版中才有這個第八變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錄制正式出版的柴科夫斯基《洛可可變奏曲》有60多個版本。本人收藏有37個版本,最喜歡的還是羅斯特洛波維奇和馬友友在紀念柴科夫斯基誕辰150周年上演奏的那個版本。

舒曼第二交响曲

《C大调第二交响曲》舒曼从1845年岁末开始起稿,但由于他的忧郁症和欠佳的身体状况,使得这部作品于1846年10月方完成,于1846年11月5日由门德尔松指挥,在莱比锡布商大厦举行首演,并于1847年出版。从创作与首演的年代看,它应当属“第三交响曲”,但因出版顺序之故,为“第二交响曲”。在创作这部交响曲舒曼经历了许多痛苦的折磨,所以使得作品创作几经被打断,也让作品艺术成就不高,相比他的其他三部交响曲来说显得稍逊一筹。但如果要了解舒曼的交响曲,这部作品也是必须要聆听的。

萨瓦利什的舒曼也是很值得玩味和欣赏的,这次就以他指挥的版本来结束舒曼的交响曲赏析之旅吧。


第一乐章 非常连贯的-不过分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   12:33

乐曲先从长号和小号主奏的引子主题开始,引子以异常的神秘和弦乐组悲怆的哀叹出现。这个引子又是产生出后面第一主题的动机,也具有统一全曲的任务。此后又多次跟别的主题,以伴奏音形或对位方式出现,但因为缺少强烈的对比,而流于单调贫乏。该引子给我的感觉就像舒曼的病一样缠绕着他,听起来显得非常沉重无比,往日的天才才华被精神疾病遏制住了,引子具有强烈的小调特性。第一主题在引子主题连续演奏两次后出现,在2:27时刻开始,由定音鼓敲击后,长笛和双簧管奏出,并马上进行了复奏和与引子主题对位(2:57),对位完后便是呈示部结尾(3:18开始)。呈示部没有呈示第二主题,而是在发展部中才出现第二主题,整个发展部都是发展第二主题。乐曲于3:51进入发展部,发展部着重第二主题,发展部一开始乐队便齐奏出第二主题,是明亮的大调风格主题。第二主题陈述完后马上短暂再现了第一主题片段(4:13),随后开始发展第二主题。5:05先是原调重复第二主题及其发展部分。接着在6:18时刻升调发展第二主题,一段过渡后于7:46时刻进入发展部的高潮,即使在明亮有点欢快的第二主题背景下舒曼的这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发展部显得还是那么的犹豫不决,沉重不堪,让人想起舒曼本人关于这一乐章所说的:“情绪多变、难以驾驭”。高潮结束后9:20来到再现部,再现5:05时刻的旋律,调性音色都没有变化,先再现第二主题,然后是第一主题片段。最后是结尾部分(10:41时刻开始),引子主题再度在11:21出现并主导乐曲结束。


第二乐章 活泼的快板,C大调,谐谑曲式  6:42

这个乐章的谐谑曲一般出现在交响曲的第三乐章,这里次序舒曼调换了(不知道为什么)。这首谐谑曲含两个中间段,是A-B-A-C-A-结尾结构,先出现快板的谐谑曲主题A,C大调,一开始由弦乐组演奏。该主题最初出现时候显得很单调且晦涩,慢慢木管乐组加入后才活泼起来。随后是木管组和弦乐组的对位演奏,让该谐谑曲主题终于别开生面。B段即第一中段开始于定音鼓敲击后1:38时刻,该中段是一段三连音节奏轻快的旋律,最初由双簧管和长笛奏出。在谐谑曲主题旋律A再度出现后(2:54时刻),出现G大调的第二中段C,在3:53时候由弦乐组深情奏出,然后是双簧管、长笛和大提琴的短暂对位,对位发展后到5:05时刻回到谐谑曲主题A,随着定音鼓的敲击深入(6:00),谐谑曲也来到了结尾,小号再次奏响了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这个引子主题的再现,让乐曲添加了一丝阴霾。


第三乐章,充满感情的柔板,C小调,回旋曲式  10:18

该乐章曲式结构是A-B-A-C-A-B-A结构,所以命名为回旋曲式。乐曲由弦乐组演奏开始,弦乐演奏的这段旋律显得很虔敬但哀愁,据说是舒曼从巴赫的《奉献经》中求得动机的,弦乐合奏没多久,双簧管便缓缓出现0:34,旋律美妙而动听,这个旋律便是乐章的基本主题A,随后双簧管和大管及弦乐组汇合成一条旋律,把主题A叙述完整了。“舒曼承认他在那时引用这条旋律心情是特别愉快的”。B部分是简短的音型反复演奏构成,在2:00时刻开始,完成于2:47,也是A基本主题再次变调出现。A主题重复完后在4:52时刻迎来了小提琴的16分音符断奏,即旋律C,随后A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小提琴的断奏则与之对位。在6:20结束后乐曲回到旋律B,之后由木管乐组和弦乐组深情缓慢再现A主题(7:04开始),最后在缓慢而优美的大提琴弦乐中乐章走向了结束。


第四乐章,活泼的甚快板,C大调,变化的奏鸣曲式   8:07   

舒曼写道:“在末乐章中,我开始感到我又是我自己了。的确,在我写完了这部作品后我是好得多了。”反映出舒曼在写这一乐章时候身体已经恢复了许多,该乐章辉煌华丽、生气勃勃。该乐章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始是一个上升音形的短小序奏,然后乐队合奏奏出具有进行曲风格振奋人心的第一主题0:03,叙述完后马上入耳的是第二主题0:38时刻,显得很轻快,作者采用多声部重奏的手法来让它更加丰满。随后在1:25时刻第一主题进行了一次复奏而且还进行了主题乐思的发展。第二部分发展出新的主题3:47,新的主题一开始由双簧管吹出,然后弦乐组接过,再由单簧管反复,之后在5:22还有该主题的变奏。交响曲临近结束时,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由木管组吹出6:10,小号动机音型再度出现6:15,并且音响逐渐增强,这在舒曼的思想中富有象征性,音调也更为肯定,随着定音鼓的渐强敲击声,最后结尾是那么的令人欢欣鼓舞、振奋人心。


徐暄涵简介

        徐暄涵,5岁学习钢琴,8岁开始学习大提琴,9岁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跟随大提琴教育家李继武教授继续学习。11岁前往新加坡师从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秦立巍先生。 13岁考取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天才班,成为德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金奖获得者Gustav Rivinius教授的学生。

        徐暄涵在9岁的时候就获得匈牙利第五届大卫·波帕尔国际大提琴比赛第一组第一名,并且入选第31届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未来音乐家音乐会;10岁携手杭州爱乐乐团在杭州大剧院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以全奖入选只招收12-18岁最优秀年轻艺术家的加拿大皇家山音乐学院晨兴音乐桥夏令营。

众多知名音乐家对徐暄涵的演奏给予很高的评价,新加坡音乐学院院长英国著名钢琴家Bernard Lanskey教授盛赞徐暄涵的演奏“Truly world class!”(绝对世界级的演奏!),国际著名大提琴演奏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著名大提琴教授David Strange在一次大师课上听完徐暄涵的演奏后,这样评价徐暄涵的演奏:“她的演奏技术和音乐成熟性令人惊叹不已!’’ 。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中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沈西蒂教授说:“听了六十多年的音乐会,徐暄涵的演奏让我格外感动!”

        从 2016音乐季开始,徐暄涵和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浙江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等多次成功合作,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圣桑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拉罗的《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作品。著名指挥家朱其元先生对徐暄涵的演奏给予这样的评价:“她拥有能打动人心的音乐才能!”

        2017年,徐暄涵应邀与中国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先生执棒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成功演奏了爱德华·拉罗的《 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成为迄今登台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大提琴演奏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郑小瑛先生对徐暄涵的演奏赞誉有加。

        2018年,徐暄涵两次入选德国广播公司全徳直播音乐会,和德籍韩裔钢琴家Hwanhee Yoo合作演奏贝多芬《g小调第二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勃拉姆斯《e小调奏鸣曲》。并且以出色的演奏才能在德国Radolfzell 国际夏季音乐学院获得所有专业的唯一最高奖学金。同年,14岁的徐暄涵受邀在德国著名音乐节KAMMERKONZERT FESTIVAL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

        在2019中国国家大剧院新春演出季中,徐暄涵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著名指挥家张艺合作,携手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再次登上中国国家大剧院舞台。

        目前徐暄涵使用法国R.西蒙1857年大提琴由伦敦FLORIAN LEONHARD名琴收藏与鉴定公司提供。

 
友情链接: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处
版权所有 @ 本网站所有版权归川音尚美文化传播公司所有   蜀ICP备14009834号
为祖国歌唱
为社会奉献
建艺术高地
  走时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