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展信息
【春夏音乐季】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春夏音乐季——致敬贝多芬


致敬贝多芬

音乐会信息 

2019年5月10日20:00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

票价(元)

80、100、150、180

优惠信息

办理金卡会员:充2000元送400元

办理金卡会员:充1000元送100元

购票方式

1、现场购票:成都市武侯区新生路6号  四川音乐学院 音乐厅 左侧售票处

2、电话购票:028-69198601

3、微信购票:微信号:cyshangmei或者在微信搜索栏中输入"川音尚美文化传播订阅号“

4、大麦网购票


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乐团成立于1982年,前身为四川音乐学院实验乐团。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支完全由演奏家组成的专业乐团。现任交响乐团团长为著名作曲家孙洪斌教授,名誉团长为著名作曲家林戈尔教授,执行团长为蔡宇教授,艺术总监由著名指挥家朱其元担任,行政总监由李兵教授担任,副团长由谭波副教授担任。指挥家熊冀华、邱正桂、李西林曾经分别担任乐团重要工作。乐团成员由四川音乐学院的精英演奏家及毕业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音乐学院的青年演奏家们组成。

      近年来乐团发展迅速,是中国西部唯一拥有全年演出季并有歌剧系列的乐团,曲目包括从莫扎特到马勒,斯特拉文斯基与理查﹒斯特劳斯,每年与欧美歌剧导演与艺术指导合作的歌剧更是音乐季的亮点。与此同时,乐团还担负着普及交响乐的重任,设有进大学演出、中国作品及新作品专场、新年音乐会、通俗音乐会、电影音乐会、儿童节音乐会等。

      乐团注重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与许多在世界享有知名度的音乐演奏家进行了合作演出,长期合作的著名音乐家有曹鹏、郑小瑛、汤沐海、张国勇、傅人长、郎朗、李云迪、陈萨、宁峰、秦立巍、宓多丽、黄滨、黄蒙拉、孙颖迪等,乐团用精湛的演出技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柏林交响乐团和中央歌剧院的联合演出以及2010年乐团巡演北京、新加坡都获得了巨大成功。2013年赴广州参加文化部《金钟奖》开幕式音乐会,2015年应邀参加北京现代音乐节,2016年赴国家大剧院应邀参加第九届“春华秋实”艺术展演周,年底赴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参加“2016 Roncole Festival”音乐节。

      今天,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邀请世界一流的歌唱家﹑演奏家进一步合作,为成都的文化发展搭建起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平台。


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与首席指挥朱其元

      2007年朱其元先生被任命为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与首席指挥,并荣获四川优秀外籍专家“天府奖“。他与川音乐团在每年的音乐季中与国际著名的乐团、指挥、导演及独奏家们有着广泛的合作,并创立了歌剧系列。任四川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名誉教授。2010年他率团进行了赴新加坡与北京的成功演出,并二次在广州中国金钟奖开幕式上执棒。

      朱其元先生出生于上海,受教育于美国,师从著名指挥家大卫·泽曼,从1999年起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音乐交响乐团和卡洛莱那芭蕾舞团的音乐总监。明年音乐季一些客座演出包括与美国、上海、北京、厦门等地的交响乐团进行合作。

◆ ◆ ◆ ◆

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第55号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该乐章没有传统的引子,而是以两个雄壮的齐奏开头,然后立刻引入宽广的分解和弦大提琴主题。主题结束于不合调的升C音上。小提琴发出重复的高音,使和声变得模糊,但在单簧管与双簧管奏出的第二主题中得到解决。第二主题相对和美、忧郁一些,但也有着庄严的气概。  呈示部已经很长;但最为新颖的是贝多芬扩大了发展部的规模,使之比呈示部(不算重复)更长,不仅仅是主题简单的变化,而成为了戏剧性的核心。在一段狂暴、充满冲突的小高潮过后,突然安静下来,并出现了一个看似新的主题(实际上是主题的一个对位)。这个新主题,在弦乐所演奏的连续属九和弦音量逐渐减轻之时,顺畅地在E小调上出现,并且与第一主题互相交错,其后亦于结束部分再次出现。

再现部开始之前的四小节,圆号提早重申了主题,但此时调性还未回归到主调上,小提琴也还演奏著属调的和弦,因而有不寻常的效果。

起初这一充满先锋性的乐段甚至被认为是错印,但贝多芬自己很珍视它。据其学生里斯说:“我当时站在贝多芬旁边,以为号手是出错了。我说:‘该死的圆号手,你不会打拍子吗?这听起来大错特错。’当时贝多芬差点给了我耳朵一拳。他很久都不肯原谅我。”

再现部基本上纹丝不动地重复了主题,只是做了一般的转调。但尾声的规模变得仿佛第二个展开部,与全曲的规模相配。起初调性不明确,但渐渐增强,直到高潮中小号光芒发丈地高鸣第一主题,令人热血沸腾。

全乐章严谨而具有戏剧性。在规模和纵深上都有了显著的开拓。其长度在贝多芬交响曲作品中,除《第九交响曲》之外,无出其右者。尤其有着节奏和调性上的革新,例如时常加入更有动感的四二拍段落,并多有不协和之处,例如发展部中小提琴在高音区将相差仅一个半音的E和F同时奏出,发出刺耳的怒吼。这些更为丰富的表达传递出炽烈的感情,正如瓦格纳所言“恰似自然的熔炉一般,表现了天才青春时期所涌现的种种情绪”。

第二乐章

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3/4拍子。主题有两个部分,都是木管乐器与弦乐器呼应:其一是开头小提琴肃穆的c小调越段,配有鼓点般的低音,在新的调性中结束;其二是有着极大旋律性的一个短句。然后出现了C大调的段落,较为明亮;但又进入了阴暗的主题。接着出现了三声赋格段落,音乐变得急促、悲恸,在咆哮声中转到属调。结尾主题重现,但却只剩下碎片,由低音提琴的拨弦配合,尤其悲凉。木管乐器发出最后的叫喊,乐曲在弱奏中淡出。

该乐章通常被认为是“英雄之死”,罗曼·罗兰称之为“全人类抬著英雄的棺柩”,柏辽玆将之与维吉尔悼念帕拉斯的诗篇相比。该乐章也是贝多芬所创作的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之一。其庄重、哀伤,又充满美感和独特的感情张力,由简单主题发展出多种变化,是贝多芬成熟风格的代表。

第三乐章

诙谐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该乐章充满能量,开头的弱奏突然转成特强;作曲手法简洁细致,感情色彩也有所变化。主题在双簧管上出现。三声中部有一个军号般的主题,由圆号奏出。最后强有力地在鼓声中结束。

该乐章虽然速度快,却并非玩笑之作。对其的解释有两种极端:既有称之为“自然春色的复活”“乡间欢快的集市”者,也有认为是“军营中的景象”的,白辽士甚至称之为伊利亚特中勇士们在其领袖的墓冢前所进行的舞蹈。这也是第一部在谐谑曲中使用了三支圆号的交响曲。

第四乐章

终曲,甚快板,降E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的结合体。在末乐章使用变奏形式是极不寻常的。其主题来源于贝多芬之前创作的《普罗米修斯的造物》;贝多芬钦佩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将他作为该交响曲的结束,也是恰当的。该主题亦在1802年为独奏钢琴创作的“十五段变奏曲与赋格”(Op. 35,又称“英雄变奏曲”)中出现。 该乐章开始时风驰电掣,听起来在错误的调性(g小调和降E大调的属调)上;但随即突然进入较为平和的变奏部分。一开始并没有呈现出主题,而是先用低音和声勾勒出了主题的骨架。然后用简单的旋律与之相配,突出了音色的对比,还有些喜剧色彩。然后才出现了如歌的由两部分组成的主题。接着有一段赋格和奔放剧烈的舞曲,紧接着另一个由主题变奏而来的赋格段,达到一个小高潮。接着进入了柔美、平静的乐段,旋律交替进行。渐渐音乐变得强烈,直至一个强有力的壮丽的高潮。在一段较弱但充满悬念的乐段过后,忽转急板,暴烈的开头重现,并引向特强的结束。

该乐章杰出地处理了调性和形式上的发展。其形式综合了回旋曲式(主题与不同乐段相穿插)、奏鸣曲式和变奏曲式。低音部分直到尾声时才消失,但变化多端,起到支撑结构的作用。变奏的性格也从欢乐、奔放、狂烈到静思、静谧、温柔,再转向光辉的结束,突显了英雄壮阔的历程。刘易斯·洛克伍德(Lewis Lockwood)称该乐章是全曲的升华。

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第30号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ff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即 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号OP30,作于1908—1909年,1910年11月28日由拉赫玛尼诺夫自己主奏钢琴首演,呈献给钢琴家 约瑟夫·霍夫曼 (Josef Hofman,1876—1957)。而我们大多数人今天对这部协奏曲的认识大概源自于电影 《shine》。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始终围绕着 电影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这是让人思考的音乐,这是鼓舞人奋进的音乐,这是上帝的音乐。当然这也是悲惨的过去,无奈的现实, 美好的憧憬。

“拉三”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真实生活中的戴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西里尔·史密斯(Cyril Smith),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1909年11月,拉赫马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也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从各方面看来“拉三”都是作曲家的代表作“拉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延伸,但前者的演奏难度显然大大超过了后者。

全曲共3个乐章:

1.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弦乐与低 音管前引后,钢琴立即以八度音程表现第一主题,移到乐队后,钢琴做装饰。单簧管和圆号出现新的动机,形成第二主题素材要素。插入钢琴华彩后,第一主题再出现于乐队,平静之后钢琴右手在左手分散和弦之上呈示第二主题。扩大抒情性平静后进入发展部。发展部第一主题在各种调性中作变化,在更加活泼的部分用新要素作发展,然后进入极快的快板的华彩。再现部极似华彩之后的终结部。

2.间奏曲,慢板,A大调, 变奏曲式,三段体。第一段在弦乐暗示下,由双簧管表现出主题,钢琴以三连音构成的狂想曲型乐念加入,转为降D大调,主题作浪漫处理。中段为“更加活泼”,钢琴左手展开半音阶型的滑奏,右手为强有力的和弦,单簧管、低音管奏第一乐章第一主题衍生出的旋律。转为慢板后,钢琴配合半音阶性音型如歌的旋律。然后钢琴以厚重和弦奏稍快的主题,与钢琴发展成雄壮的乐念,钢琴奏华丽乐段,趋于平静后,钢琴才以华彩终结。

3.终乐章,D小调,奏鸣曲式。在乐队进行曲节奏下钢琴有力地奏第一主题、反复几次后,速度更快,钢琴以切分法向前推移,再以G大调奏抒情的第二主题,反复后变为极快板快速音群,缓和下来后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降E大调谐谑地开始,乐队奏第一主题的变形,钢琴装饰推进。然后钢琴进行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精练后的旋律,钢琴单独发展,速度更快,在快速音群的曲趣后转为广板,钢琴更富表情奏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的原貌。再现部按原顺序,第二主题以F大调,接着有活泼的快速音群,短暂的华彩后进行D大调终结部,实为大型的最急板,强有力地结束。


邹翔简介

      邹翔,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首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茱莉亚音乐学院艺术家文凭表演博士,Honens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得主,首位公演利盖蒂《钢琴练习曲》全本与梅西安《二十圣婴凝视》全本的中国钢琴家。

      邹翔出生于湖南,4岁在父亲影响下学习钢琴。1989-1998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和附中,并被保送入大学部,期间获多项全国性重要钢琴比赛奖项,1999-2007年考取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艺术家文凭表演博士,2007年回国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

      他在世界各地的近千场音乐会足迹遍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芝加哥Ravinia音乐节、意大利Busoni音乐节、瑞士Verbier音乐节、加拿大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新西兰奥克兰艺术节、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钢琴艺术节、北京音乐厅国际古典音乐演出季、首届中国三亚国际钢琴音乐周开幕式、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大剧院、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等国内外主要音乐厅和音乐节。

      他与国内外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二十多首钢琴协奏曲,包括温哥华交响乐团、卡尔加里爱乐乐团、艾德蒙顿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等,合作指挥包括Sir Neville Marriner、Michael Lankester、Max Pommer、Michael Christie、Ronald Zollman、白镇铉、陈佐湟、邵恩、谭利华、张国勇、俞峰和胡咏言等。

      2008年和2013年他相继举办梅西安《二十圣婴凝视》全本和利盖蒂《钢琴练习曲》全本中国首演音乐会,引起国内音乐界轰动。他委约中国作曲家创作钢琴作品并作世界首演,包括叶小纲《纳木错》(2006)、周龙《敦煌幻想》(2017)、陈怡(2018年创作中)和高平《第一钢琴奏鸣曲“浮影”》(2015)等。英国《国际钢琴》杂志称他为“中国诠释现代音乐的领军人物”。

      邹翔在国内外三十多所高等学府举办学术型音乐会、讲座和教学公开课,包括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奥柏林音乐学院、芝加哥西北大学、罗斯福大学、首府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卡尔加里大学、卡尔加里皇家山学院、温尼伯大学、奥克兰大学、新西兰音乐学院、瓦卡多大学、以及国内主要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等。他指导的学生获三十多项全国性钢琴比赛奖项,包括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友情链接: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处
版权所有 @ 本网站所有版权归川音尚美文化传播公司所有   蜀ICP备14009834号
为祖国歌唱
为社会奉献
建艺术高地
  走时代前列